董源:(?-962)五代南唐杰出画家。源,一作元,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亦作江南人。原为南唐画院画家,后入宋。南唐时,中主李璟朝(943-961)时任后苑副使,故号“董北苑”。
擅画秋岚远景,多描写江南真境,不作奇峭的笔墨,兼画龙水、钟馗,无不臻妙。所写风雨溪谷、烟云晦明、千岩万壑、山石泷水、使人遐想。其画山手法,用笔多细长圆润,形似披麻,水用 纹,树木多亭直,树叶多用单笔、夹笔、皴法渗软,下有沙地,用淡墨扫,用破式渲染,辅以点苔,充分阶段表现出南方山水风景秀润多姿。
早年学李思训,亦师王维。工画山水、牛虎、人物。最擅山水,作峰峦出没、云雾显晦、溪桥渔浦、洲渚掩映的江南一带山景水色,不为奇峭之笔,开创平淡天真的江南画派特有风格,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其画法有二:一以水墨为主,着色轻淡,画山用细长圆润形似披麻的皴法,上多矾头(小石块),满布小墨点,下作平滩从树,披脚下多碎石,乃京口一带山景;北宋郭若虚羽他“类王维”,米芾赞为“唐无此品”。另一山石皴纹少,着色稼厚,景物富丽,元代赵孟頫称其类似李思训。
董源的水墨山水,影响很大,后世将其与巨然并称“董巨”,成为南方山水画派之祖;与李成、范宽并称为“北宋三大家”;又与荆浩、巨然、关仝并称“五代、北宋间四大山水画家”。
相传所画牛虎,“肉肌丰混,毛发轻浮,具足精神”。人物多用青红,衣面也用粉素,生意盎然,具见思致。相传李璟曾召冯延巳议事,冯至宫门,逡巡不敢进,误以宫娥著青红锦袍当门立。细视之,乃琉璃屏上董源所画。传世作品娥《潇湘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夏山图》卷,藏上海博物馆;《夏景山口待渡图》卷,藏辽宁省博物馆;《龙宿郊民图》及《洞天山堂》二轴,均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
南方山水画的开创者董源、巨然被画史并称“董巨”,北方山水画的开创者荆浩、关仝,史称“荆关”,四人合为五代、北宋间的四大山水画家。
:(?-962)五代南唐杰出画家。源,一作元,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亦作江南人。原为南唐画院画家,后入宋。南唐时,中主李璟朝(943-961)时任后苑副使,故号“董北苑”。
擅画秋岚远景,多描写江南真境,不作奇峭的笔墨,兼画龙水、钟馗,无不臻妙。所写风雨溪谷、烟云晦明、千岩万壑、山石泷水、使人遐想。其画山手法,用笔多细长圆润,形似披麻,水用 纹,树木多亭直,树叶多用单笔、夹笔、皴法渗软,下有沙地,用淡墨扫,用破式渲染,辅以点苔,充分阶段表现出南方山水风景秀润多姿。
早年学李思训,亦师王维。工画山水、牛虎、人物。最擅山水,作峰峦出没、云雾显晦、溪桥渔浦、洲渚掩映的江南一带山景水色,不为奇峭之笔,开创平淡天真的江南画派特有风格,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其画法有二:一以水墨为主,着色轻淡,画山用细长圆润形似披麻的皴法,上多矾头(小石块),满布小墨点,下作平滩从树,披脚下多碎石,乃京口一带山景;北宋郭若虚羽他“类王维”,米芾赞为“唐无此品”。另一山石皴纹少,着色稼厚,景物富丽,元代赵孟頫称其类似李思训。
董源的水墨山水,影响很大,后世将其与巨然并称“董巨”,成为南方山水画派之祖;与李成、范宽并称为“北宋三大家”;又与荆浩、巨然、关仝并称“五代、北宋间四大山水画家”。
相传所画牛虎,“肉肌丰混,毛发轻浮,具足精神”。人物多用青红,衣面也用粉素,生意盎然,具见思致。相传李璟曾召冯延巳议事,冯至宫门,逡巡不敢进,误以宫娥著青红锦袍当门立。细视之,乃琉璃屏上董源所画。传世作品娥《潇湘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夏山图》卷,藏上海博物馆;《夏景山口待渡图》卷,藏辽宁省博物馆;《龙宿郊民图》及《洞天山堂》二轴,均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
南方山水画的开创者董源、巨然被画史并称“董巨”,北方山水画的开创者荆浩、关仝,史称“荆关”,四人合为五代、北宋间的四大山水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