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库

首页 > 艺术家库 >
吴湖帆简介(2)
2013-06-16 17:42 来源:盘古艺术网

  吴湖帆常于笔闲之际取唐宋名家诗词览读苏轼曾称王维的艺术是“画中有诗”,那么,我们不妨称吴湖帆是画中有词,特别是有婉约派的词意。看来,对婉约派词意的追求与其绘书中那种缜密秀丽、风流自赏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关系。

  书法

  书法临宋徽宗瘦金书,后得米芾“多景楼诗卷”真迹,开始专攻米芾,

  题画字体不是宋宣和,

  便是米襄阳。

  与他的健康状况相适应,从60年代起,是吴湖帆绘画风格的又一转变时期。在书法上,他临习怀素草书《自叙帖》,与此相匹配的是他在绘画上向苏轼、赵孟頫枯木竹石及大写意画法的拓展,题款亦改为草书,而非以前惯用的取法薛稷、米芾的行楷。《枯木竹石》(一九六三)、《竹石山水》(一九六三)、《砥柱中流》(一九六三)、《荷花》(一九六四)、《清真词意》(一九六五)等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不过,从艺术本身而论,他试图改变画风的作品并非完全成功。主要表现为,组织较乱,墨色稍烂。当然,这与他在六十年代前基本为工整一路的画风也是密切有关的。从工整到豪放,用笔的变化及纸质差异对水墨控制所需的掌握,这点对他来讲,似乎还未做到游刃有余的地步。

  鉴赏

  吴湖帆又精于鉴赏,家藏宋拓欧帖凡四,故其居为“四欧堂”。一般收藏家,多请其鉴别真膺。尤其古画,经他一览,立辨真伪。著名书画鉴定家张珩、徐邦达、杨仁恺是他的弟子。吴湖帆作书画,必自己磨墨,人问其故?他说:“自己磨墨,不但掌握浓淡,亦是构思大好时光”。

  吴湖帆受家学熏陶,酷爱艺术。13岁学画,初从“四王”、董其昌入手,继而上探五代、两宋以及元明诸家。他一面悉心观摩家藏历代名迹,一面遍游名山大川,把师古人和师造化结合起来,从而在艺术上形成缜丽丰腴、清隽明润的独特风格。他的书法,融米芾与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于一炉,并结合自己的意趣,自成一格,具有个性特色,从而成为沪上最享盛名的一位书画家、鉴赏家。与赵叔孺、吴待秋、冯超然被誉为“海上四大家”。又与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合称“三吴一冯”。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画坛有“南吴(湖帆)北张”(大千)之誉。大千平生佩服的“两个半画家”中,第一个就是吴湖帆。

  吴湖帆解放前曾任故宫博物院评审委员,解放后历任上海市文联(二届)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吴湖帆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鉴定“一只眼”的美称,足以想象他在鉴定界的权威性。他对自己的鉴定水平也相当自信。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上海汲古阁主人曹友卿携刚购买的一张破旧的《剩山图》请他鉴定。他知此画出于名手,经“谈判”将家中珍藏商彝周敦古铜器换下了这个残卷。后与故宫博物院藏《富春山居图》影印本一对照,竟然是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前段。他还在破画堆中发现了一幅题款“大痴道人平阳黄公望画于云间客舍时年八秩有一”字样的山水画,既无前人的收藏印章,也未见过著录,但经他考证,这画竟是大痴的晚年真笔。他即以重金购得,精心装裱,抢救保护了珍贵书画。

  绘成《原子弹放射图》 :吴湖帆的绘画为人赞誉。他从正统派入手,并由此上溯,对诸家画派多所师法,这在当时的画家群体中并不多见。在上世纪40年代,他已名震东南;作为吴人,他继承发扬了吴门画派的精粹;身处上海,以他为首的“三吴一冯”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吴湖帆工山水,亦擅松、竹、芙蕖。初从清初“四王”入手,继对明末董其昌下过一番工夫,深受宋代董源,巨然、郭熙等大家影响,画风不变,骨法用笔,渐趋凝重。画风秀丽丰腴,清隽雅逸,设色深具烟云飘渺,泉石洗荡之致。吴湖帆的山水画最有特色,当他挥毫时,先用一支大笔,洒水纸上,稍干之后,再用普通笔蘸着淡墨,略加渲染,一经装裱,观之似出岫延绵,不可方物。有时画鸟、画牛,更以稀见为贵。有一幅《五牛图》长卷,牛或仰或俯,或回顾或正立,非常得势。线条又复刚柔相济,确是精构而成。

  1964年,中国试放第一颗原子弹后,他看了几次纪录片,又看到彩色照片,就用平时点染妙笔,绘成《原子弹放射图》。此画展上展出时,有参观的解放军在意见簿上提出要求:“请把这幅画制版,印为宣传品,以供群众购赏。”此画影响之大,可想而知。吴湖帆在新中国成立后备受礼遇。其代表作有《峒关蒲雪图》、《庐山小景》、《写米芾诗意》、《芙蓉映初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