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首页 > 资讯中心 > 艺术资讯 > 国内 >
程贺昌老师这样说,文物鉴定是件守心的匠工活
2021-06-30 20:34 来源:盘古艺术网

  提起文物鉴定,通过当代大众媒介,或许大家并不陌生。但相对从事专业的科研人员来说,又觉得距离我们好远。  

图片1.png

图左:孔晨老师、图右:程贺昌老师

  近些年,我们多次在嘉德、保利、中汉、匡时、诚轩等拍卖现场遇到业界一向低调躬身力行的程贺昌老师,并有幸聆听程老师的实践心得。

  面对人丁兴旺但又鱼龙混杂的文物鉴定市场,比如对同一件器物,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结果,甚至在国家级鉴定大师中也存在。针对此种情况,1975年出生于河北沧州的程贺昌老师有独特见解,并总是耐心从底层根源严谨遵从虽繁琐但可靠的科学方法:标型学和类比法等。

  程老师和顶级文物鉴定大师用无数案例成功演绎验证了该方法。标型学是指用年代可靠、时代特征明显的标准器物组成一个序列,以此作为比较的依据。所谓类比法,是拿需要鉴定的器物,与这些标准器进行比较,进而确定它的年代。之所以说类比,强调的不是一对一地比较像与不像,这叫按图索骥,而是经过归纳了的时代特征等方面更高层次的深层系统比较。

  

图片2.png

图左:叶佩兰老师、图右:程贺昌老师

  程老师认为,明确一件器物的年代等关键准确信息,说起来很简单,但这门功课即使研习了一辈子,也鲜有人能拿到100分。文物鉴定是项非常严谨、科学、务实和需要与时俱进的工作。需要始终用实事求是的态度、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多重验证方法,对待日常反复看似“平凡”的工作。程老师与业界顶级文物鉴定科研工作者,一致认为文物鉴定是一项运用传统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分析辨识文物年代、真伪、质地、用途和价值等系统繁杂的科研工作。

  

图片3.png

  图:程贺昌老师

  文物鉴定,自古有“眼学”之说,靠的是眼力,凭的是业界良心。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尤其在全民收藏热,受金钱、人情、面子等诸多因素影响,程老师依然始终保持着一种虔诚、敬畏、守心的难得匠工作风,始终让鉴定工作在诸多不确定中回归确定真相,显得极其可贵。

  这与程老师长达20余年持续深耕文物鉴定工作息息相关。据悉,一向务实谦逊的程老师上世纪的199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98年曾在徐悲鸿纪念馆从事书画鉴赏与研究工作,并参与编撰由程庆中和林蔚真老师主编的《中国古玩的识别收藏与交易》工作,期间一直做资料整理并担任纪念馆馆长助理,对字画等文物鉴定有着丰富深厚的鉴赏经验。

  2002年曾受邀参加故宫博物院文物查验修复工作。并著有《竹木牙角图鉴》、《民国彩瓷的收藏与鉴定》、《浅谈青花釉里红》等力作,为文物鉴定产业的良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片4.png

图:程贺昌老师

  2005 年进入中国收藏家协会并成为终身会员。同时担任中国香港古文物研究会理事、北京鼎兴天和拍卖有限公司特邀鉴定专家、北京玄和拍卖有限公司特邀瓷器杂项鉴赏专家等社会职务。并从2008年至今参与北京中汉拍卖有限公司多场拍卖会前期准备工作。

  自从事文物鉴定工作起,本着对文物鉴定工作的爱好、从事科研和市场工作的初心及归宿,特别是社会工作的职业操守,程老师认为国内的文物鉴定始终缺少一套清晰明确的标准,更缺少一系列科学、严格的考核机制和监督体系。为此程老师倡导文物鉴定一定要守心,并身体力行带领身边和行业伙伴践行。

  

图片5.png

图:程贺昌老师

  程老师认为文物鉴定,更是一项匠工活。在日常文物鉴定工作中,通常面临文物真伪、判明文物年代、评定文物价值和等级等诸多事项。在拍卖现场或谈判现场或资产评估现场等不同场景,通过肉眼、手感、甚至多年累积的“灵魂”(一种职业经验初步预判)辅助感知等经验识别,然后结合系列配套专业仪器设备等,同时结合多种交叉科研方法反复验证,最后才坦然以敬畏之心颁发时刻受市场和时间考验的鉴别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