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张世彦

首页 > 名家专栏 > 张世彦 > 著作与报道 > 专家评张世彦 >
风清骨峻 澹然至美(3)
2011-10-19 14:21 来源:盘古艺术网
[6]他的漆画和重彩画同样以璞玉般的文化品格显示出超越精神。

与其壁画一脉相承,张世彦先生的漆画作品亦是“言志”和“载道”之作。经过多种材质的粘贴、镶嵌、罩涂、研磨等交叉过程,他突破了固定的漆画工艺程序,使视像的生成、技艺的施展和材质的选取都始终处于开放的空间,寓偶然效果于必然之理。如漆画《众里寻他》那样,作品以浓浓的画意抒发了“通天尽人”之情怀,从而引领观者由视觉层面进入深层的思考。该作的完成是经过多年深思熟虑的结果,张先生以其敏锐的捕捉能力,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灵感,以诗意的目光和浪漫的想象力,把对艺术的深刻感悟转化为可视画面,于平实中见真知。画面中央描绘了一位正在取景的端庄少女,围绕在她四周的八面镜子中,五色斑斓的少女变象依次排列。各面镜像组合所形成的运转之环,恰如同一视像在不同心理时空中的演化轨迹。经张先生的巧妙运度,删繁就简,图形虚实相间,具象与抽象互为表里;色彩凝重而又熠熠生辉;构图方中寓圆、动静相宜,将画面形态包容于循环往复的时空之中,突现了“寻觅”的主题。这幅“广摄四旁,圜中自显”的作品为我们揭示了绘画艺术的永恒意蕴:艺术虽然无常形,基于不同时代背景、各异的心灵体验和生命境遇,绘画风格和流派体现了多样化的特征。然而,伟大的画作于迥然相异中隐现共性,无不作为艺术家探觅终极问题的物化形式,表达了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深切关注。仰望美术星河,大师们创造视觉巨制之目的,并不单单限于个人功利和感官享受的层面,而是以“问道”为圣职,悄然踏上了求解人生问题的心路,追求高尚人格和臻美画境的同步生成。一代又一代的后继者沿着前辈的足迹,成为精神家园的构建者和守望者时,艺术的超越秉性亦凸现得淋漓尽致。由于张先生对艺术本质的深刻觉解,《众里寻他》由小见大,从有限中见无限,散发出悠长的生命韵味。

以漆画承载人文关怀,同样是张先生的创作主旨。在代表作《紫气东来》中,骑在马背上的福音使者,飘落的花瓣,勃勃的生气……这些意象符号的选取源自传统而又显新意。随清气弥漫的理想境界的不断拓进,画面里翻滚的世俗浊浪被迫退去。画家抒澄明之情,去除心灵染渍和遮蔽,奏响了一曲静化人性的时代乐章。该画形象地表明:正如二十世纪的人类面临的诸多生存问题需要逆流而上,返回到纵向绵延的传统之源,求取索解的钥匙一样,当下的艺术实践在求新求变的同时,的确需要“回忆”来支撑,从人的存在和超越层面找到作品生成的终极依据。显然,张世彦先生在螺钿、蛋壳、闪光粒、铜箔的拼贴之时,在透明漆与不透明漆的层层罩染之时,注入了自己关注现实问题、呼唤人间真爱的诚挚情怀,并使传统精神通过作品得以再生。

如同他的壁画、漆画作品所洋溢的深沉而高扬的生命情调,张先生的重彩画也在远看近观相宜之间,令观众进入深邃博大的形上世界。于作品由“物境”至“悟境”的转换过程中,他创造性地运用漆画中堆、撒、罩、磨等综合技术手段,从三矾九染的模式中破茧而出,在高丽纸上拓展和提升绘画语言的表现力。造型、色彩经过内化,结合氤氲气象和绚烂肌理,令一曲曲“写天地之辉光”的激越交响植入心扉。

他的重彩长城系列,气势豪迈而质朴深厚。从《银色长城》、《金色的思念》等代表作里,我们发现,不管是银色的冬景,还是金装的秋色,均能自成高格,传递他对祖国河山的衷情和热爱。他把高丽纸反复渲染、皴擦,辅以金银粉屑的泼洒,状飞动之趣,山体层次分明的墨色映衬出长城直逼天宇的腾飞之势。从那流光溢彩的作品中可见油画般的厚重和汉砖、金石般的刚健。具有建筑性的视觉语言使得画作虽在尺幅之间,却仍保持了应有的视觉张力。观其重彩画长城系列,人们无不为溢出纸面的阳刚气度所打动。除此以外,他的重彩画所涉猎的题材非常广泛。漓江、骏马、椰树和人物都流露出画家清雅的书卷气,传达了其自由逍遥的生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