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张世彦

首页 > 名家专栏 > 张世彦 > 著作与报道 > 专家评张世彦 >
风清骨峻 澹然至美(4)
2011-10-19 14:21 来源:盘古艺术网

统观张先生的壁画、漆画和重彩画创作,“以无我为本,而勇以成之”[7]这句话可以成为其作品意蕴的最佳诠释。就绘画情感而言,“无我”不仅意味着个体自我由封闭走向开放,还意味着自我认同必须涵盖于群体认同之中,由此绘画境界才有生成的可能。张先生深谙此理,在从艺生涯中始终贯彻这种生命追求。按照他对自己创作理念的描述,那就是“既诉求美,也诉求力。以美愉悦公众,以力打动公众,是我理想中的高境界。”[8]不言而喻,由此种“大心”境界滋长的“生命之象”必然受到肯定和赞誉。

作为融绘画造诣和理论建树于一身的学者型画家,张世彦先生还用笔耕的方式架设了与读者沟通的桥梁。他著述颇丰,出版了《绘画构图导引》、《诉求美,也诉求力——漆画的艺术和技术》等专著。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同事合著的《壁画绘制工艺》,成为指导当代公共艺术实践的教科书;参与撰写的《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和《中国美术百科全书》也将于近期问世。至今还在《美术》、《美术研究》、《中国壁画》和《斯巴克火花》等中外专业刊物发表了四十余篇论文。其中《壁画艺术的特殊性》、《漆画艺术的语言特征》等文章推动了学术研究向深入系统的领域拓进;洋洋洒洒几万字的《二十世纪中国壁画探溯》以详实的资料,精确概括地勾勒出近百年来中国壁画的发展脉络。

本着与艺术同道交流心得的初衷,张先生在专著《诉求美,也诉求力——漆画的艺术和技术》中,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凭借朴实而又炽热的文字,娓娓道出了他对绘画艺术的挚爱深情以及在中西文化融合、艺术创新与继承等问题上的精辟见解。另外,经多次试讲、数易其稿而成的《绘画构图导引》,也是他绘画理念的结晶之作。张先生集多年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运用东方的有机生命观,凭直觉体悟,靠想象牵连,从构图的概念、目的和手段的角度,力求使各种绘画现象的丰富性和本质的深刻性达到完美的诠释,揭示出绘画作品既是“物之精”又是“心之形”的道理。

通过上述对张世彦先生的作品及论著的解读,我们不难捕捉到弥漫于画面和文字之中的讯息:绘画艺术的存在并不仅限于材料、题材、技法等表层,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前提的意义生成。意义的生成并不见得会遵循固定的程式和法则,却能把作品转化为慰籍身心、提升性灵的“绿色通道”,昭示着对他人生命境遇的关爱和呵护之情。回眸张先生的创作生涯,他身体力行,重视人品与画品的内在关联。画作充生气,存真知,张扬了经中国文化滋养后生成的人性之美。因此,我们用“风清骨峻、澹然至美”来概括他的艺术品格应不虚妄。

 

注释:

[1](明)李日华:《竹嬾墨君题语》,转引自朱良志:《扁舟一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89页。

[2]张世彦:《一幅壁画的孕育》,《科技与艺术》,2002年第11期,第33页。

[3]刘巨德:《图形想象》,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5页。

[4]张世彦:《得天独厚的机缘》,《美术观察》,1996年第10期,第26页。

[5] 同上。

[6](唐)释玄觉:《永嘉证道歌》,转引自《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4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45页。

[7](明)王守仁:《别方叔贤》,《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32页。

[8]张世彦:《诉求美,也诉求力——漆画的艺术和技术》,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105页。

 

(张映辉,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美术学博士)